jiān

发擿奸伏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fā tī jiān fú 怎么读

注音 ㄈㄚ ㄊ一ˋ ㄐ一ㄢ ㄈㄨˊ

繁体發發姦伏

感情 中性成语

发擿奸伏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法雄传》:“善政事,好发擿奸伏,盗贼稀发,吏人畏爱之。”

  • 语法:

    发擿奸伏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示例:

    《宋史·李参传》:“参天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

  • 近义词:

    发奸擿伏、发奸摘隐、发隐摘伏

发擿奸伏的出处

折叠展开

善政事,好发擿奸伏,盗贼稀发,吏人畏爱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法雄传》

发擿奸伏的典故

折叠展开

在汉代,赵广汉担任了颍川的太守。那个时候,颍川地区有几个势力强大的权贵家族,他们彼此勾结,仗势欺人,在地方上横行霸道。赵广汉上任后,决心要整治这些恶霸。 为了揭露这些权贵家族的罪行,赵广汉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在这些家族中悄悄安插了一些人,让他们收集并揭露其他人的罪行。一旦赵广汉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他就会立即将罪犯捉拿归案。 而且,赵广汉还故意将告密者的名字透露给那些罪犯,让他们互相猜疑,不知道自己身边的谁会是下一个告密者。这样一来,颍川的权贵家族之间开始产生了深深的猜忌和仇恨,他们的行为也因此收敛了许多。 为了让百姓也能参与到监督举报中来,赵广汉还设立了一个特殊的竹筒,供百姓投递揭发信。每次收到揭发信后,他都会小心地将原告密者的名字去掉,然后假装这些信是权贵子弟所写。这样一来,权贵家族之间的猜疑和仇恨更加严重了。 通过这种官民互相监督举报的方式,赵广汉的消息变得非常灵通,他办案的速度也非常快。京城的百姓对赵广汉的才智和手段都深感敬佩,称赞他“发奸擿伏如神”。这句话的意思是,赵广汉办案迅速,明察秋毫,就像神仙一样神奇。 这个故事后来演化出了一个成语叫做“发奸擿伏”,用来形容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让坏人无处隐藏。这个成语也可以写作“发奸摘伏”、“发奸摘隐”或“发隐摘伏”等。

发擿奸伏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fā,fà), 又部,共5画
fāfà

1.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9.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发动。

11.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读音(tī,zhì,zhāi), 扌部,共17画
tīzhìzhāi

1. 挑出:“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

2. 挑剔;指摘:“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

3. 指使:“卫将军(王)商密擿永令发去。”

4. 揭发:发奸擿伏(揭露隐秘罪恶)。

5. 搜索。

6. 探。

7. 剖开;分。

8. 捶。

1. 搔,挠。

2. 搔头,即簪子:“簪以玳瑁为擿。”

3. 古同“掷”,投掷:“擿玉毁珠。”

1. 古同“摘”:“绿桑擿椹。”

读音(jiān), 女部,共6画

1.  阴险,虚伪,狡诈:奸人。奸狡。奸刁。奸佞。奸雄。奸智(为非作歹的心计)。藏(cáng)奸。

2.  不忠于国家或自己一方的人:奸细。内奸。

3.  男女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奸淫。强奸(亦指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如“奸奸民意”)。通奸。

读音(fú), 亻部,共6画

(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

(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

(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

(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

(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Fú)姓。

(8)伏特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