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之无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bù shí zhī wú 怎么读
注音: ㄅㄨˋ ㄕˊ ㄓ ㄨˊ
繁体:不識之無
感情 贬义成语
不识之无的意思
折叠展开
解释:
识: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出处: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语法:
不识之无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不识字。
示例: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3回:“白面书生心不辨菽麦,目不识之无,依草附木,云蒸龙变。”
英语:
illiterate
近义词:
不识一丁、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反义词:
学富五车
不识之无的出处
折叠展开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不识之无的典故
折叠展开
白居易,是唐代的一位大诗人,字乐天。白居易自幼聪明,刚出生七个月,就能翻书。家里的奶娘教他指认“之无”两个字,上百次他都没有一次识别错的。所以便留下了白居易一岁识之无的故事。
不识之无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不识之无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