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虎难下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qí hǔ nán xià 怎么读
注音: ㄑ一ˊ ㄏㄨˇ ㄋㄢˊ ㄒ一ㄚˋ
繁体:騎虎難下
感情 贬义成语
骑虎难下的意思
解释: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迫于形势;不能停下来只好干到底;进退两难。
出处:
《明史 袁化中传》:“惧死之念深,将铤而走险,骑虎难下。”
语法:
骑虎难下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本月三日抛出的一百万公债,都成了骑虎难下之势,我们只有硬着头皮干到那里是那里了!(茅盾《子夜》十)
英语:
He who rides a tiger is afraid to dismount.
日语:
騎虎(きこ)の勢(いきお)い
俄语:
попасть в щекотливое положение
其他:
<德>etwas weder abbrechen noch zu Ende führen kǒnnen
<拉>lupum auribus tenere 近义词:
进退两难、欲罢不能、进退维谷、进退失据、跋前疐后、左右为难
反义词:
一帆风顺、势如破竹
骑虎难下的出处
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
-----唐·房玄龄等·《晋书·温峤传》
骑虎难下的典故
在东晋成帝时期,苏峻发动叛乱,京城一度陷入动荡,局势岌岌可危。陶侃被推举为联盟的首领,他与温峤等人联手,决心前往京城剿灭叛军。然而,他们的行动屡遭挫折,温峤的军队面临粮草短缺的困境。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陶侃开始考虑撤军。但温峤坚定地说:“自古以来,胜利的关键在于人心的凝聚。现在,天子身陷敌手,国家命运悬于一线,这正是我们为国家挺身而出的时刻。眼下的形势,已使我们无法后退,就如同骑在猛兽背上,难以轻易下来。”陶侃听后深感认同,决定继续领导众人,最终他们成功平定了苏峻的叛乱。 原文中“骑虎之势,可得下乎”这句话,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骑虎难下”,用以形容在事情遇到困难时,由于形势所迫而无法轻易中止,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这个成语也常被表达为“骑虎之势”或“势成骑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