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shī guǐ

三尸五鬼

  • 结构
  • 感情
  • 年代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sān shī wǔ guǐ 怎么读

注音 ㄙㄢ ㄕ ㄨˇ ㄍㄨㄟˇ

繁体

感情

三尸五鬼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比喻奸佞之臣。

三尸五鬼的出处

折叠展开

谏官欧阳修奏事延和殿,面论淑(李淑)奸邪,退又上言:“淑朋附吕夷简,在三尸五鬼之数,望早与一外任差遣。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

三尸五鬼的典故

折叠展开

三尸神在道教信仰中指的是驻留在人体内的三个神灵,分别对应人体的上、中、下三个丹田。这三个神灵被称为“三尸”,有时也被称为三虫、三彭、三尸神或三毒。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特点:上尸喜欢华丽和装饰,中尸追求美食和滋味,而下尸则喜好淫欲。早期道教认为,要成仙,必须斩除这三尸,保持内心的恬淡无欲,使神性得以宁静和明亮。同时,通过积累善行,才能得道成仙。这三尸也象征着痴、贪、嗔三种欲望的产生之处。《抱朴子·微旨》中提到,“三尸神”属于魂魄鬼神的一种,它们有自行放纵的习性,想要使人早点死去,以便享受祭祀。因此,每年在庚申之日,它们会上天庭向司命报告人的罪行和过错。所以,想要修仙的人必须先去除这三尸,保持内心的恬淡和自守,无知无欲,神性得以宁静和明亮,并通过广积善行和服药来益寿延年,才能达到成仙的目的。而五鬼,通常被称为五瘟神,是五方力士的化身。在天上,它们被称为五鬼;在地上,它们则是五瘟神。这五鬼分别是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以及总管中瘟史文业。它们各自持有不同的法器,如杓子、罐子、皮袋、剑、扇、锤和火壶等。在一些寺庙中,每年都会祭拜这五鬼,以求家畜的平安。南宋天心派道士路时中的《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三《斩瘟断疫品》详细描述了瘟神行瘟的原因和制瘟的方法。其中提到,在末世时期,人心破坏,五情混乱,导致五位瘟神——刘元达、张元伯、赵公明、钟士季和史文业分别作为木、火、金、水、土之精,领导万鬼传播各种疾病。若能知道这些瘟鬼的名字,并呼喊它们的名字三次,这些鬼就不敢加害于人,甚至会自动消失。

三尸五鬼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ān), 一部,共3画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shī), 尸部,共3画

(1)(名)尸首;死人的身体。

(2)(名)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3)(名)不做事情;空占职位。

读音(wǔ), 一部,共4画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读音(guǐ), 鬼部,共9画

(1)(名)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

(2)(名)骂人的话:烟~|讨厌~|胆小~。

(3)(形)躲躲闪闪;不光明:~头~脑|~~祟祟。

(4)(名)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捣~|心里有~。

(5)(形)恶劣;糟糕(限做定语):~天气|这~地方连棵草都不长。

(6)(形)〈口〉机灵(多指小孩儿或动物)。

(7)(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