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g suí

入乡随俗

  • 结构 连动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rù xiāng suí sú 怎么读

注音 ㄖㄨˋ ㄒ一ㄤ ㄙㄨㄟˊ ㄙㄨˊ

繁体入鄉随俗

感情 中性成语

入乡随俗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习俗。常用以形容随遇而安。

  •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大宁道宽禅师》:“虽然如是,‘且道入乡随俗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语,此土唐言。’”

  • 语法:

    入乡随俗连动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

  • 示例:

    庞贝古城潜藏得过于轰轰烈烈,中国人温文尔雅,连自然力也入乡随俗,一层层地慢慢来。(余秋雨《文化苦旅 五城记》)

  • 英语:

    A guest must do as his host does.

  • 俄语:

    вступáть в чужой край,соблюдáть его обычаи

  • 近义词:

    入境问俗、因地制宜

入乡随俗的出处

折叠展开

入其俗,从其俗。

-----战国·庄子·《庄子·山木》

入乡随俗的典故

折叠展开

相传,庄子三十多岁时,游历到了魏国,听说有一个叫作雕陵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便去那里游玩。庄子走到一处栗园中,看见一只像鹊的奇怪大鸟缓缓从远处飞来,那只怪鹊体形巨大,翅膀张开后有七尺长,眼睛足有一寸宽。就在庄子望着这只怪鹊发愣时,怪鹊的翅膀碰到了庄子的额头,然后它停到几步之遥的栗树上。庄子很奇怪:“这是一只什么鸟啊?翅膀大却飞不高,眼睛大却看不清。”于是,庄子想捉住这只怪鹊。他提起衣裳,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拿起弹弓等待最佳出手时机。这时,他突然看见一只蝉在树荫里悠然自得,一副忘乎所以的样子。蝉的身后,一只螳螂正蓄势待发,想要捕获这只蝉。然而,正当螳螂认为时机已到,准备动手时,却暴露了自己。此时,落在树枝上的怪鹊一跃而起,捉住了螳螂。 面对此情此景,庄子惊出了一身冷汗。他觉得,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相互牵连、相互争夺的,两种事物之间总会因为利益而被联系在一起。于是,庄子扔掉手中的弹弓,转身快步离去,看守栗园的人见到庄子匆忙的样子,以为庄子偷了栗子,一边追赶一边辱骂。 庄子回到家中,整整三个月都闷闷不乐。他的弟子蔺且好奇地问道:“先生这么多天来为什么一直不高兴呢?”庄子回答:“我留意外物的形体,却不知不觉忘记了自身的安危,想要观赏混浊的流水,却被清澈的水潭迷惑。我听许多智者说过:‘每到一个地方,就要遵从那里的习惯与禁忌。’如今我来到了雕陵风景秀美的栗园游玩,却忽略了自身的安危,任由巨大的怪鹊触碰我的额头,在林中游玩的时候则丧失了自身的真性,管理栗园的人追赶、辱骂我,因此我感到很不快乐。”

入乡随俗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rù), 入部,共2画

(1)(动)进来或进去:投~|~冬|由浅~深。

(2)(动)参加到某种组织中:~学|~伍。

(3)(动)收入:岁~|量~为出。

(4)(动)合乎:~时|~情~理。

(5)(名)入声:平上去~。

读音(xiāng), 乛部,共3画

(1)(名)乡村(跟‘城’相对):~间|下~|城~物资。

(2)(名)家乡:~音|背井离~。

(3)(名)行政区划的基层单位;由县或县以下的区领导:~镇|~长。

读音(suí), 阝部,共11画

(1)跟从。

(2)(介)跟(表示所依据的条件):~着形势的发展;我们更需要更新知识。

(3)(动)顺从:~顺|~风转舵。

(4)(连)任凭:~意。

(5)(动)顺便:~手。

(6)(动)像:他举止~他爸爸。

(7)(副)随时;表示前后的动作紧接着发生:~叫~到。

(8)〈连〉不管;无论:~他去吧。

(9)姓。

读音(sú), 亻部,共9画

(1)(名)风俗:世~|习~。

(2)(形)大众的;广泛流传的:~话|~曲。

(3)(形)庸俗:粗~|脱~。

(4)(名)指没出家的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