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àng cái yòng

量才录用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liàng cái lù yòng 怎么读

注音 ㄌ一ㄤˋ ㄘㄞˊ ㄌㄨˋ ㄩㄥˋ

繁体量才録用

感情 中性成语

量才录用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量:估量;衡量;录用:收录任用。根据不同的才能相应地安排适当的工作。

  • 出处:

    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凡所擘划利害,不问何人,小则随事酬劳,大则量才录用。”

  • 语法:

    量才录用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示例:

    凡愿继续服务者,在人民政府接管后,准予量才录用。(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

  • 英语:

    give somebody work suited to his abilities

  • 日语:

    才能(さいのう)に応(おう)じて採用する

  • 俄语: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 с учётом индивидуáльных дáнных

  • 其他:

    <德>Leute entsprechend ihren Fǎhigkeiten einstellen (od. beschǎftigen)<法>donner qn. un emploi selon sa capacité

  • 近义词: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量体裁衣、量能授官、人尽其才、以貌取人、选贤举能

  • 反义词:

    不自量力、一视同仁、大材小用

量才录用的出处

折叠展开

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

-----西汉·戴圣·《礼记·王制》

量才录用的典故

折叠展开

汉武帝在登基之初,为了延续“文景之治”的盛世,特地颁布了一道诏书,广邀各诸侯王与州郡官员推荐贤才。响应号召的各地纷纷献上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汉武帝对这些被推荐的贤才进行了慎重的考核,要求他们各自撰写关于治理天下的文章,并亲自审阅。 经过层层筛选,董仲舒的文章脱颖而出,其观点深得汉武帝的赏识。于是,汉武帝召见了董仲舒。在面见圣驾时,董仲舒胸有成竹地阐述了他的理念:“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他强调在选拔官员时,应依据其才能来授予相应的官职,同时考虑其德行以确定其职位。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董仲舒的深邃智慧,也契合了汉武帝的用人之道。 这个故事后来逐渐演化出“量材录用”这一成语,用以形容在选拔人才时,应根据其才能和德行来分配适合的工作岗位。这个成语也被广泛称为“量才录用”,成为了一种选拔人才的重要原则。

量才录用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成语接龙(顺接)

量才录用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liáng,liàng), 日部,共12画
liángliàng

1. 用器物计算东西的多少或长短:用尺量布。用斗量米。车载斗量。量体温。

2. 估量:思量。打量。

1. 旧指测量东西多少的器物,如斗、升等。

2. 能容纳、禁受的限度:酒量。气量。胆量。度量。

3. 数的多少:数量。质量。降雨量。限量供应。

4. 估计,审度:量力。量入为出。

读音(cái), 一部,共3画

(1)(名)才能。

(2)(名)有才能的人:~子。

(3)(名)姓。

(4)(副)刚才;表示以前不久。

(5)(副)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6)(副)表示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

(7)(副)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含有“刚刚”的意思。

(8)(副)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有“只”、“仅仅”的意思。

(9)(副)表示强调或确定的语气(句尾常用‘呢’字):那里的风景~美呢!

读音(lù), 彐部,共8画

(1)(动)记载;抄写:记~|登~。

(2)(动)原指为备用而登记;后转指采取或任用:收~|~用。

(3)(名)用做记载物的名称:目~|语~|同学~|回忆~。

读音(yòng), 冂部,共5画

(1)(动)使用

(2)(动)费用:~项|家~。

(3)(动)用处:功~|有~|作~|物尽其~。

(4)(动)需要(多用于否定):不~开灯|您不~操心。

(5)(动)吃、喝(敬辞):~饭|~茶。

(6)(动)〈书〉(连)因此;因为(多用于书信):~特函达。

(7)(动)(介)拿(表示凭借的工具、方式或者手段等):~钥匙开锁。

量才录用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