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之师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bǎi shì zhī shī 怎么读
注音: ㄅㄞˇ ㄕˋ ㄓ ㄕ
繁体:百丗之師
感情 中性成语
百世之师的意思
折叠展开
解释: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语法:
百世之师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示例:
卓为百世之师;杰作雄辞,散落四夷之远。宋·陆游《贺薛安抚兼制置启》
近义词:
百世师
百世之师的出处
折叠展开
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战国··《孟子·尽心下》
百世之师的典故
折叠展开
柳下惠作士师,等于如今管刑法的官,他三次上台,三次都被罢免下台于是有一个人对他说:“先生你何必一定要在鲁国做事,出国去吧!你自己国家不要你,何必一定在这干,到别的国家说不定有更好的地位。”柳下惠答复他说:“一个人终身行直道,思想、行为、做事完全是直的,走正路来做人家的部下,在任何一个国家社会做事,都一样会有问题,都要吃亏,会被挤下来。如果以歪曲的心思,用手段来取得地位,以得功名富贵为荣耀,并不想真为国家社会做事,那又何必离开自己父母之国呢?祖宗都在这里,一样可以做事。”换句话说,不管在哪里,决不走歪路,而走正路,否则在任何社会都是一样困难。柳下惠的人品就在这里,为了贯彻人格的思想,为了贯彻传统文化以正道事人,以正道立身处世,忽视功名富贵,这是他的人格。 孟子对柳下惠非常推崇,《孟子》一书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称四位大圣人,认为他不因为君主不圣明而感到羞耻,不因官职卑微而辞官不做;身居高位时不忘推举贤能的人,被遗忘在民间时也没有怨气;贫穷困苦时不忧愁,与乡下百姓相处,也会觉得很愉快;他认为自己和任何人相处,都能不受不良影响。因此,听说了柳下惠为人处世的气度,原来心胸狭隘的人会变得宽容大度,原来刻薄的人会变得老实厚道。孟子认为像柳下惠这样的圣人,是可以成为“百世之师”的。
百世之师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百世之师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