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匡天下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yī kuāng tiān xià 怎么读
注音: 一 ㄎㄨㄤ ㄊ一ㄢ ㄒ一ㄚˋ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一匡天下的意思
解释:
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出处:
《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语法:
一匡天下作谓语、定语;指统一天下。
示例:
《南齐书·高帝纪下》:“用获拯溺龛暴,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的出处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宪问》
一匡天下的典故
“一匡天下”的意思是说,使天下的一切事情都得到纠正。 此典出自《论语·宪问》:“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有一天,孔子与弟子子路、子贡讨论起了“仁德”的问题。子路说: “从前的齐桓公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公子纠,公子纠的师傅召忽也因此自杀。但是公子纠的另一位师傅管仲却活下来,还帮助齐桓公治理朝政。这样的人不算有仁德吧?” “不,不能这样看待人。”孔子严肃地说,“管仲是有仁德的。他英才盖世,智勇过人,把齐国治理得国富民强、威震四邻,齐桓公多次主持诸侯国之间的盟会,都是凭借管仲的力量啊……” 子贡不同意先生的看法,他反驳说:“管仲怎么可以算是仁人呢?公子纠被齐桓公杀死,作为师傅的管仲,根据节应该以身殉难。但是他不但没有死,反而去辅佐仇人齐桓公!” 孔子听了子贡的话,笑了笑,耐心地向弟子们解释说: “观察一个人只盯着小节、小信,是不公正的哟。你们想想看,如果齐国没有管仲,它会强盛吗?齐桓公没有管仲,他能称霸于诸侯吗?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全是管仲的功劳呀。人们至今还在享用他的恩泽呢。当初如果失掉管仲,齐国人可能是披头散发衣衫不整,像野人那样生活哩!像管仲这样具有大智大勇的卓绝人才,怎么能像普通百姓那样自毁自弃在山沟、草莽,埋没自己的济世之才呢……” 子路、子贡听了先生的一席话,对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