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án wén jié

繁文末节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fán wén mò jié 怎么读

注音 ㄈㄢˊ ㄨㄣˊ ㄇㄛˋ ㄐ一ㄝˊ

繁体繁文末節

感情 贬义成语

繁文末节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出处:

    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 语法:

    繁文末节作宾语、定语;指琐碎多余的事项。

  • 示例:

    他很讨厌这些繁文末节

  • 英语:

    unnecessary and overelaborate formalities

  • 近义词:

    繁文缛节

  • 反义词:

    言简意赅、因陋就简

繁文末节的出处

折叠展开

议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六议》

繁文末节的典故

折叠展开

在唐朝时期,皇帝对祭祖和祭天活动极为重视,这些礼节仪式复杂而庄重,需要专人进行精确指导。因此,当时的皇帝慧眼识才,任命学识渊博、技艺精湛的王永为太常博士,赋予他教授诸生祭祀、参拜礼节的重任。 王永不负众望,他凭借深厚的学识和精湛的技艺,为朝廷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精通礼仪的学子。在他的指导下,皇家的祭祀仪式更加庄重神圣,展现了唐朝的繁荣与辉煌。 唐朝大臣元稹在代皇帝所拟的诏命《授王永太常博士制》中,对王永的任命和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写道:“朕明年将举行盛大的南郊祭祀,谒拜清宫,朝拜太庙,面对繁文缛礼,朕心中仍感懵然。幸有王永博士,学识渊博,技艺精湛,能为朕指导礼仪,使朕得以心安。特封王永为太常博士,望其继续为朝廷培养更多精通礼仪的才俊,共同维护皇家的尊严与荣耀。”

繁文末节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wén), 文部,共4画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读音(mò), 一部,共5画

(1)(名)东西的梢;尽头:年~。

(2)(形)不是根本的重要的事物:~节。

(3)(名)最后;终了;末尾:剧~|篇~。

(4)(名)(~子、~儿 )细碎的或成面儿的东西:茶~。

(5)(名)戏曲角色;扮演中年男子;京剧归入老生一类。

读音(jié,jiē), 艹部,共5画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 礼度: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 姓。

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