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其手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shàng xià qí shǒu 怎么读
注音: ㄕㄤˋ ㄒ一ㄚˋ ㄑ一ˊ ㄕㄡˇ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上下其手的意思
折叠展开
解释: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出处:
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语法:
上下其手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示例:
亏得尚有“巧妙不同”一句注脚,还可上下其手一番。(朱自靖《“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英语:
practise fraud
其他:
<德>Betrügereien begehen
近义词:
营私舞弊、徇私舞弊
反义词:
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上下其手的出处
折叠展开
楚国进攻郑国,穿封戌俘虏了郑将皇颉,公子围与争功,请伯州犁裁处。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曰:“请问于囚。”命皇颉作证时,伯州犁故意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皇颉曰:“颉遇王子,弱焉。”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上下其手的典故
折叠展开
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那时楚国强大,弱小的郑国根本没有能力抵抗。最终,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戎俘虏了。等到战事结束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子公子围,想冒领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至此穿封戎和公子围发生争执,相互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能够解决。后来,他们便请伯州黎作公证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伯州黎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坚持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被俘的郑王。于是命人带来了郑王颉,伯州黎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戎,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戒俘虏,很是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黎便判定这是公子围功劳。
上下其手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上下其手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上下其手相似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