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g xià shǒu

上下其手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shàng xià qí shǒu 怎么读

注音 ㄕㄤˋ ㄒ一ㄚˋ ㄑ一ˊ ㄕㄡˇ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上下其手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出处:

    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语法:

    上下其手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示例:

    亏得尚有“巧妙不同”一句注脚,还可上下其手一番。(朱自靖《“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 英语:

    practise fraud

  • 其他:

    <德>Betrügereien begehen

  • 近义词:

    营私舞弊、徇私舞弊

  • 反义词:

    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上下其手的出处

折叠展开

楚国进攻郑国,穿封戌俘虏了郑将皇颉,公子围与争功,请伯州犁裁处。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曰:“请问于囚。”命皇颉作证时,伯州犁故意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皇颉曰:“颉遇王子,弱焉。”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上下其手的典故

折叠展开

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那时楚国强大,弱小的郑国根本没有能力抵抗。最终,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戎俘虏了。等到战事结束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子公子围,想冒领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至此穿封戎和公子围发生争执,相互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能够解决。后来,他们便请伯州黎作公证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伯州黎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坚持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被俘的郑王。于是命人带来了郑王颉,伯州黎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戎,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戒俘虏,很是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黎便判定这是公子围功劳。

上下其手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hàng,shǎng), 一部,共3画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读音(xià), 一部,共3画

(1)(副)下面;位置在下的;低处:~面|~部。

(2)(副)等级或品级低的:~等|~级|~策|~人。

(3)(副)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午|~集|~家|~旬。

(4)(副)向下面:~行车。

(5)(副)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列|部~|在同志们的帮助~。

(6)(副)表示正当某个时间或时节:节~|目~|时~。

(7)(副)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里都同意。

(8)(动)由高处到低处:~船|~降|~山。

(9)(动)(雨、雪等)降落:~雨|~雾。

(10)(动)颁发;投递:~令|~文|~通知|~帖。

(11)(动)去;到(处所):~乡|~地|~基层。

(12)(动)退场:该队三号上;五号~。

(13)(动)放入:~网捕鱼|~箸|~钻|~手。

(14)(动)卸除;取下:~装|把敌人的枪~了!

(15)(动)做出(言论、判断等):~结论|~定义。

(16)(动)开始使用;使用:~药|~刀。(动物)生产:~蛋|~崽。攻陷;攻克:连~数城。到规定的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等:~班|~工|~课。退让:相持不~。低于;少于(多用于否定):~药|~刀。(动物)生产

(17)(量)(一~儿)。ɑ表示动作的次数: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

(18)(名)(~儿)用在“几、两”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儿)。有时也作下子。

(19)(副)用在动词后。表示由高处到低处

(20)(副)用在动词后。表示有空间;能容纳:这个剧场能坐~几万人。

(21)(副)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写~八千字的论文。

读音(qí), 八部,共8画

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其所。莫名其妙。三缄其口。独行其是。自食其果。

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其他。其余。其次。文如其人。名副其实。言过其实。

3.  那里面的:其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其如是,熟能御之?”

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其如土石何?”

6.  词尾,在副词后:极其快乐。大概其。

读音(shǒu), 手部,共4画

(1)(名)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2)(动)拿着:人~一册。

(3)(形)小巧而便于拿的:~册|~折。

(4)(形)亲手:~抄。

(5)(~儿)量词;用于技能、本领:他真有两~。

(6)(名)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