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结构 复句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táng láng bǔ chán huáng què zài hòu 怎么读
注音: ㄊㄤˊ ㄌㄤˊ ㄅㄨˇ ㄔㄢˊ,ㄏㄨㄤˊ ㄑㄩㄝˋ ㄗㄞˋ ㄏㄡˋ
繁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感情 贬义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
解释: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出处:
汉 刘向《说苑 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语法: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示例:
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毛泽东《质问国民党》)
英语:
covet gains ahead without being aware of danger behind as the mantis stalk the cicade,unaware of the oriole behind
近义词:
一物降一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出处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战国·庄子及其后学·《庄子·山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
公元前584年,吴国国君吴王打算攻打楚国。吴王寿梦这个人刚愎自用,拒绝任何人的劝谏,对跟随在左右的侍从们说:“谁再敢劝我,就坚决杀掉他!” 吴王亲随当中有个年轻人,他想劝阻吴王却又不敢直说,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每天清晨怀藏弹丸,手拿弹弓,在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就这样,一连三个早晨。 吴王疑惑不解地问他说:“你为什么自讨苦吃,把衣服湿成这般样子呢?” 这个年轻人回答说:“花园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儿落在高高的树上,发出‘知了,知了’的悲鸣声,偶尔喝着清凉的露水。它并不知道,螳螂正躲在自己的背后,准备吃掉它;螳螂弯曲着身体,弓着脚背,想要捉住蝉儿,它并不知道,黄雀正在自己旁边准备吃掉它;黄雀伸长脖子准备吃掉螳螂,它并不知道,我的弹丸正在树下瞄准它。蝉、螳螂和黄雀,都只顾想着得到眼前的利益而没有顾及到各自的背后还有祸患。” 吴王听后,颇受启发,他说:“你说得很正确!”于是他就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