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ún qīng zhé zhóu

群轻折轴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qún qīng zhé zhóu 怎么读

注音 ㄑㄨㄣˊ ㄑ一ㄥ ㄓㄜˊ ㄓㄡˊ

繁体羣輕摺軸

感情 中性成语

群轻折轴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轻的东西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比喻小患会酿成大祸。

  •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 语法:

    群轻折轴紧缩式;作宾语;比喻小患会酿成大祸。

  • 示例:

    唐 李白《雪谗诗赠友人》:“群轻折轴,下沉黄泉。”

  • 英语:

    accumulation of straw break the camel's back

  • 近义词:

    积羽沉舟

群轻折轴的出处

折叠展开

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一》

群轻折轴的典故

折叠展开

战国末期,秦国强大,公孙衍和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秦,即“合纵”,秦国则派张仪游说各国助秦攻他国,即“连横”。 张仪为破坏六国合纵,辞去秦相到魏国任相,企图让魏国先向秦国臣服,以此影响其他诸侯国。魏惠王并未接受张仪的建议。魏惠王去世后,魏襄王继位。张仪再次劝说魏襄王,魏襄王仍不为所动,于是张仪暗中策划秦国攻打魏国,魏国败北。次年,韩、赵、魏、燕、齐五国联合匈奴攻秦,秦国大败韩军,令诸侯惊恐。在这种压力之下,张仪再次游说魏王归顺秦国。他从魏国的地理形势、兵力状况、处境以及“合纵”协约的不可靠性等不利因素入手,用“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作比喻,指出魏襄王不应忽视这些不利因素,就如同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东西虽轻,积攒多了也能把车轴压断;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最终,魏襄王接受了张仪的劝告,请求与秦国和解。 成语“积羽沉舟”便源于此,用于比喻微小的东西汇集起来可以成为巨大的力量,也用于比喻坏事虽小,积累下去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该成语也被称作“群轻折轴”。

群轻折轴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qún), 羊部,共13画

(1)(名)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鸡~|建筑~。

(2)(形)成群的:峰~|~居。

(3)(名)众多的人:~言堂|~策~力。

(4)(量)成群的人或东西:一~孩子|一~马。

读音(qīng), 车部,共9画

(1)(形)重量小;比重小:身~如燕。

(2)(形)负载小;装备简单:~装|~骑兵|~车从。

(3)(形)数量少;程度浅:年纪~|工作很~|~伤。

(4)(形)轻松:~音乐。

(5)(形)不重要:责任~|关系不~。

(6)(形)用力不猛:~抬~放|~推一下。

(7)(形)轻率:~信|~举妄动。

(8)(形)轻视:~慢|~敌|~财重义。

读音(zhē,zhé,shé), 扌部,共7画
zhēzhéshé

1. 翻转,倒腾:折腾。折跟头。折个儿。

1. 断,弄断:折断。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

2. 幼年死亡:夭折。

3. 弯转,屈曲:曲折。转折。周折。折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

4. 返转,回转:折返。

5. 损失:损兵折将。

6. 挫辱:折磨。挫折。百折不挠。

7. 减少:折寿(减少寿命)。折扣。

8. 抵作,对换,以此代彼:折合。折价(把实物折合成钱)。

9. 心服:折服(a.信服;b.说服)。

10. 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折子戏。

11. 判决:折狱。

1. 断:绳子折了。

2. 亏损:折本生意。

3. 姓。

读音(zhóu,zhòu), 车部,共9画
zhóuzhòu

1. 穿在轮子中间的圆柱形物件:轴心。轮轴。

2. 像车轴的用来卷绕东西的圆柱形器物:画轴。卷轴。

3. 量词,古代用于以轴装成的书卷,现用于缠在轴上的线以及装裱带轴子的字画等:“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两轴丝线。

4. 纺织机上持经线的工具:杼轴。

5. 枢要的地位:当轴(a.当权,官居要职;b.居要职的官)。

6. 数学上指一条直线,周围的点围绕它旋转,或是用它作为确定各点位置的标准:转动轴。坐标轴。

1. [大轴子]戏曲演出排在最末的一出,一般都是重头、精采的剧目:压轴(倒数第二出戏)。

群轻折轴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