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n zhī

负薪之疾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fù xīn zhī jí 怎么读

注音 ㄈㄨˋ ㄒ一ㄣ ㄓ ㄐ一ˊ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负薪之疾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负薪:指有病。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

  • 出处:

    唐·韩愈《复志赋并序》:“其明年七月,有负薪之疾,退休于居。”

  • 语法:

    负薪之疾作宾语;借指生病。

  • 示例:

    宋·张孝祥《王枢密》:“属有负薪之疾,未倏敛版之恭,敢彻书函,冒干齐斧。”

  • 英语:

    referring to one's own illness

  • 近义词:

    负薪之病、负薪之忧

负薪之疾的出处

折叠展开

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负薪之疾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fù), ⺈部,共6画

(1)(动)〈书〉背(bēi)

(2)(动)担负:~责任|身~重任。

(3)(动)依仗;依靠:~靠|~险固守。

(4)(动)遭受:~伤|~屈。

(5)(动)享有:久~盛名。

(6)(动)亏欠;拖欠:~债。

(7)(动)背弃;违背:~约|忘恩~义。

(8)(动)失败(跟‘胜’相对):胜~未分。

(9)(形)小于零的(跟‘正’相对):~数|~号。(形)指得到电子的(跟‘正’相对):~数|~号。(形)指得到电子的(跟‘正’相对)

读音(xīn), 艹部,共16画

(1)(名)柴火:抱~救火。

(2)(名)薪水:~俸|~金|~资。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jí), 疒部,共10画

(1)(名)疾病:积劳成~。

(2)(名)痛苦:~苦。

(3)(动)痛恨:~恶如仇。

(4)(形)急速;猛烈:~风|~驰|~走|大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