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

拼音
tóng hǔ fú
注音
ㄊㄨㄥˊ ㄏㄨˇ ㄈㄨˊ
词性

铜虎符的意思

词语解释

汉代发兵所用的铜制虎形兵符。后亦借指官印。

引证解释

⒈ 汉代发兵所用的铜制虎形兵符。后亦借指官印。

《史记·孝文本纪》:“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
裴駰集解引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司马贞索隐:“《汉旧仪》:铜虎符发兵,长六寸……《古今注》云‘铜虎符银错书之’。 张晏云‘铜,取其同心也’。”
唐岑参《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诗:“手把铜虎符,身总丈人师。”
亦省作“铜符”、“铜虎”。 唐王勃《乾元殿颂序》:“易简成功,偃铜符於鹤仗。”
《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遂授澄节、铜虎、竹使符,御仗左右,仍行恒州事。”
清陈维崧《百字令·送钮书城之任项城》词:“綬染红桃,符分铜虎,差足云豪耳。”

网络解释

汉代用于军事征发的兵符。铜制虎形,分为左右两半,右符留在京师,左符分给郡守。

国语辞典

铜虎符

  • 古代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一符从中剖为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两半互相符合,表示命令验证可信。多作成动物形,尤其常作成虎形,故称“虎符”。现存最早的符是战国时期的。秦、汉的符仍多沿用虎符的形式。符除用铜制外,也有用金、玉、竹、木制成的。
  • 铜虎符的字义分解

    • 拼音 tóng部首总笔画 11

      (名)金属元素;铜的元素是工业的重要原料。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8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2.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3. 古同“唬”,威吓。

      4. 古同“琥”,琥珀。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1

      1.符节:兵~。虎~(虎形的兵符)。

      2.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号。音~。

      3.符合(多跟“相”或“不”合用):两个数目相~。他所说的与事实不~。

      4.道士所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声称能驱使鬼神、给人带来祸福:护身~。画了一张~。

      5.姓。

      [更多解释]

    铜虎符的相关词语

    铜虎符的相关成语

    【铜虎符】的常见问题

    1. 铜虎符的拼音是什么?铜虎符怎么读?

      铜虎符的拼音是:tóng hǔ fú
      点击 图标播放铜虎符的发音

    2. 铜虎符是什么意思?

      铜虎符的意思是:汉代发兵所用的铜制虎形兵符。后亦借指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