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ò

拼音
zuò fǎ zǐ
注音
ㄗㄨㄛˋ ㄈㄚˇ ㄗˇ
词性

做法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就某人某事做样子,进行指责批评,以贬低对方抬高自己,或扬威泄忿。

引证解释

⒈ 就某人某事做样子,进行指责批评,以贬低对方抬高自己,或扬威泄忿。

《红楼梦》第五十回:“凤姐笑道:‘我们老祖宗最是有眼色的,试一试姨妈;要鬆呢,拿出五十两来,就和我分;这会子估量着不中用了,翻过来拿我做法子,説出这些大方话来。’”

网络解释

故意引为榜样,以舒泄怨愤。《红楼梦.第五○回》:「这会子估量著不中用了,翻过脸来拿我做法子,说出这些大方话来。」也作「扎筏子」。

国语辞典

做法子

  • 就某人某事做样子,进行指责批评,以贬低对方抬高自己,或扬威泄忿。《红楼梦》第五十回:“ 凤姐 笑道:‘我们老祖宗最是有眼色的,试一试姨妈;要松呢,拿出五十两来,就和我分;这会子估量着不中用了,翻过来拿我做法子,说出这些大方话来。’”
  • 做法子的字义分解

    • 拼音 zuò部首总笔画 11

      (1)(动)制造

      (2)(动)写作:~诗|~文章|~材料。

      (3)(动)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活|~工|~买卖。

      (4)(动)举行家庭的庆祝或纪念活动:~寿|~生日。

      (5)(动)充当;担任:~官|~教员|~保育员|~工会主席|~妈妈的。

      (6)(动)用做:~原料|~教材。

      (7)(动)结成(关系):~伴|~亲|~对头|~朋友。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8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3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更多解释]

    做法子的相关词语

    做法子的相关成语

    【做法子】的常见问题

    1. 做法子的拼音是什么?做法子怎么读?

      做法子的拼音是:zuò fǎ zǐ
      点击 图标播放做法子的发音

    2. 做法子是什么意思?

      做法子的意思是:就某人某事做样子,进行指责批评,以贬低对方抬高自己,或扬威泄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