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科
- 拼音
- bā kē
- 注音
- ㄅㄚ ㄎㄜ
- 词性
八科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封建时代科举取士的八种科目。 唐代取士科目甚多,有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进士、明法、书学、算学及童子等科。八科,即指诸科中的八种。 宋初以九经、五经、开宝通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为讲武殿复试八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
引《旧唐书·文苑传中·员半千》:“上元初,应八科举,授武陟尉。”
网络解释
科举取士的八种科目:(1) 唐代为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进士、明法、书学、算学八科。见《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2) 宋初是九经、五经、开宝通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八科。见《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
国语辞典
八科
八科的字义分解
【八科】的常见问题
-
八科的拼音是什么?八科怎么读?
八科的拼音是:bā kē
点击 图标播放八科的发音。 -
八科是什么意思?
八科的意思是:封建时代科举取士的八种科目。唐代取士科目甚多﹐有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进士﹑明法﹑书学﹑算学及童子等科。《旧唐书·文苑传中·员半千》:"上元初﹐应八科举﹐授武陟尉。"八科﹐即指诸科中的八种。宋初以九经﹑五经﹑开宝通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为讲武殿复试八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