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ài chóng

拼音
kuài chóng
注音
ㄎㄨㄞˋ ㄔㄨㄥˊ
词性

鲙虫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后以"鲙虫"指食生腥之物所生的寄生虫。

引证解释

⒈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懣,面赤不食。

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膾也,所苦便愈。”
后以“鱠虫”指食生腥之物所生的寄生虫。 宋王安石《赠陈君景初》诗:“珍丸起病瘠,鱠虫随泄呕。”

国语辞典

鲙虫

  • 鲙虫(kuài chóng),指食生腥之物所生的寄生虫。
  • 鲙虫的字义分解

    • 拼音 kuài部首总笔画 14

      见 “鳓” “鱠”,也作“脍”的异体字。

      [更多解释]

    • 拼音 chóng部首总笔画 6

      1.  节肢动物的一类:昆虫。益虫。雕虫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2.  动物的通称:大虫(老虎)。长虫(蛇)。介虫(有介壳的虫子)。

      [更多解释]

    鲙虫的相关词语

    鲙虫的相关成语

    【鲙虫】的常见问题

    1. 鲙虫的拼音是什么?鲙虫怎么读?

      鲙虫的拼音是:kuài chóng
      点击 图标播放鲙虫的发音

    2. 鲙虫是什么意思?

      鲙虫的意思是:《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后以"鲙虫"指食生腥之物所生的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