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ǎ hǔ zǐ
注音
ㄇㄚˇ ㄏㄨˇ ㄗˇ
词性

马虎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旧俗恐吓小儿之词。

引证解释

⒈ 旧俗恐吓小儿之词。

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北京现在常用‘马虎子’这一句话来恐吓孩子们。或者说,那就是《开河记》上所载的,给隋炀帝开河,蒸死小儿的麻叔谋 ;正确地写起来,须是‘麻胡子’。”

网络解释

传说中的坏人。参见「麻胡」条。

如:「别闹了,马虎子来了!」

国语辞典

马虎子

  • 马虎子,读音mǎ hǔ zǐ,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旧俗恐吓小儿之词。
  • 马虎子的字义分解

    • 拼音部首总笔画 3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8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2.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3. 古同“唬”,威吓。

      4. 古同“琥”,琥珀。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3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更多解释]

    马虎子的相关词语

    马虎子的相关成语

    【马虎子】的常见问题

    1. 马虎子的拼音是什么?马虎子怎么读?

      马虎子的拼音是:mǎ hǔ zǐ
      点击 图标播放马虎子的发音

    2. 马虎子是什么意思?

      马虎子的意思是:旧俗恐吓小儿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