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 桓
- 拼音
- wū huán
- 注音
- ㄨ ㄏㄨㄢˊ
- 词性
乌桓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乌丸”。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乌丸”。古时北方少数民族名。原是东胡族的一支, 西汉初被匈奴击败,迁移到乌桓山,因以为名。 汉建安十二年曹操破乌桓,徙万馀落至中原,其势遂衰。见《汉书·匈奴传下》、《后汉书·乌桓传》。后世诗文中亦泛指北方少数民族或其居住地。
引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北齐广稜城主书》:“庸、蜀、氐、羌之兵, 乌丸百虏之骑,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元张昱《白翎雀歌》:“乌桓城下白翎雀,雄鸣雌随求饮啄。”
明王清《塞上感怀》诗:“梦回絶域乌桓地,战罢空山敕勒营。”
网络解释
我国古代民族之一。本属东胡,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众退保乌桓山(今热河省境内),因以为号。汉献帝建安年间,徙居内地,与汉人融化。见《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传.乌桓传》。也作「乌丸」。
国语辞典
乌桓
乌桓的字义分解
桓
拼音 huán部首 木总笔画 10(1)(名)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为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
(2)(名)姓。
乌桓的相关词语
乌桓的相关成语
【乌桓】的常见问题
-
乌桓的拼音是什么?乌桓怎么读?
乌桓的拼音是:wū huán
点击 图标播放乌桓的发音。 -
乌桓是什么意思?
乌桓的意思是:
亦作“乌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