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g chǎng shī

拼音
shàng chǎng shī
注音
词性

上场诗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戏剧用语。脚色登场时常先念韵语数句,谓之“上场诗”。可用前人成作,亦可由剧作家自撰。其内容按人物的身份、年龄及剧情而有所不同。念过上场诗,接着便自述姓名、籍贯、身份,或交代与剧情有关的人物和情节。始于·仍之。例如: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白发刁骚两鬓侵,老来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谓皇家俸,但得自安抵万金。老夫姓,双名从叔,祖居汴梁·扶沟县人氏。”其中“白发刁骚两鬓侵”等四句即为上场诗。

引证解释

⒈ 戏剧用语。脚色登场时常先念韵语数句,谓之“上场诗”。可用前人成作,亦可由剧作家自撰。其内容按人物的身份、年龄及剧情而有所不同。念过上场诗,接着便自述姓名、籍贯、身份,或交代与剧情有关的人物和情节。始于元,明清仍之。例不思再谓皇家俸,但得自安抵万金。老夫姓孟,双名从叔,祖居汴梁扶沟县人氏。”其中“白髮刁骚两髩侵”等四句即为上场诗。

如: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白髮刁骚两髩侵,老来灰却少年心。

国语辞典

上场诗

  • shàng chǎng shīㄕㄤˋ ㄔㄤˇ ㄕㄧ上场诗(上场诗)戏剧用语。脚色登场时常先念韵语数句,谓之“上场诗”。可用前人成作,亦可由剧作家自撰。其内容按人物的身份、年龄及剧情而有所不同。念过上场诗,接着便自述姓名、籍贯、身份,或交代与剧情有关的人物和情节。始于 元 , 明 清 仍之。例如: 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白发刁骚两髩侵,老来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谓皇家俸,但得自安抵万金。老夫姓 孟 ,双名 从叔 ,祖居 汴梁 扶沟县 人氏。”其中“白发刁骚两髩侵”等四句即为上场诗。
  • 上场诗的字义分解

    • 拼音 shàng,shǎng部首总笔画 3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更多解释]

    • 拼音 cháng,chǎng部首总笔画 6
      chángchǎng

      1. 平坦的空地,多指农家翻晒粮食及脱粒的地方:场院。

      2. 量词,指一事起迄的经过:下了一场雨。

      3. 集,市集:赶场。

      1. 处所,许多人聚集或活动的地方:场子。场地。场所。

      2. 量词,用于文娱体育活动:场次。

      3. 比赛地,舞台:上场。下场。粉墨登场。捧场。

      4. 戏剧作品和戏剧演出中因场景变化或人物上下场而划分的段落:三幕五场。

      5. 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电场。磁场。

      [更多解释]

    • 拼音 shī部首总笔画 8

      (名)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抄|~词|~风|~集|~句|~剧|~律。

      [更多解释]

    上场诗的相关词语

    上场诗的相关成语

    【上场诗】的常见问题

    1. 上场诗的拼音是什么?上场诗怎么读?

      上场诗的拼音是:shàng chǎng shī
      点击 图标播放上场诗的发音

    2. 上场诗是什么意思?

      上场诗的意思是:

      戏剧用语。脚色登场时常先念韵语数句,谓之“上场诗”。可用前人成作,亦可由剧作家自撰。其内容按人物的身份、年龄及剧情而有所不同。念过上场诗,接着便自述姓名、籍贯、身份,或交代与剧情有关的人物和情节。始于·仍之。例如: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白发刁骚两鬓侵,老来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谓皇家俸,但得自安抵万金。老夫姓,双名从叔,祖居汴梁·扶沟县人氏。”其中“白发刁骚两鬓侵”等四句即为上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