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ì

簿

拼音
duì bù
注音
词性

对簿的意思

词语解释

对簿duìbù

(1) 受审问

对簿公堂
confront the accused with his accuser

引证解释

⒈ 受审。簿,狱辞的文书,犹今之起诉状。受审时据状核对事实,故称对簿。

《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明史·邓子龙传》:“子龙方对簿,巡抚吴定请立功自赎,帝许之。”
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忆君縲紲中,恶鬭五秋冬。对簿仅一字,投降私害公。”

网络解释

簿,文状,即现代的起诉书。对簿指依据文状加以审问,期能经由勘察而符于事实。后乃将狱讼受审称为「对簿」。

国语辞典

对簿

  • 对簿,指受审问。簿,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诉状。古代审讯时,依据状文核对事 实,故称对簿。
  • 对簿的字义分解

    • 拼音 duì部首总笔画 5

      (1)(名)对子:喜~。

      (2)(动)回答:~答如流。

      (3)(动)向着、朝着:枪口~着敌人。

      (4)(动)对待:~事不~人。

      (5)(动)使两个东西配合或接触:~个火儿。

      (6)(动)照着样检查:校~。

      (7)(动)调整使合于一定标准:~时间。

      (8)(动)搀和(多指液体):汤里~点水。

      (9)(动)平均分成两份:~半儿。

      (10)(形)对面的;敌对的:~手。

      (11)(形)正确、正常、适合:这话很~。

      (12)(量)双:一~杯子。

      (13)(介)朝、向;用法跟“对于”差不多:~困难不能屈服。

      [更多解释]

    • 簿

      拼音部首总笔画 19
      [ bù ]

      1. 本子,册籍:簿册。簿记。簿籍。簿录。

      2. 古代称公文、案卷:对簿公堂。

      3. 古代的仪仗侍从:簿伍。卤簿(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时的仪仗队。次序排列严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4. 笏。

      [更多解释]

    对簿的相关词语

    对簿的相关成语

    【对簿】的常见问题

    1. 对簿的拼音是什么?对簿怎么读?

      对簿的拼音是:duì bù
      点击 图标播放对簿的发音

    2. 对簿是什么意思?

      对簿的意思是:

      对簿duìbù

      (1) 受审问

      对簿公堂
      confront the accused with his acc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