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ǐ qī
注音
ㄅ一ˇ ㄑ一
词性

比期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官府催缴租税的限期。

中国银钱业和工商业公定的一种债权债务结算日期。如以每月五日、十日、二十日、二十五日为“小比期”,以每月十五日和月底最后一天为“大比期”。一般拆放短期款项,即以半个月为期。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府催缴租税的限期。

清袁枚《新齐谐·大乐上人》:“其邻人周某,充县役,家贫,承催税租,皆侵蚀之,每逢比期,輒向上人借贷。”

⒉ 旧中国银钱业和工商业公定的一种债权债务结算日期。如以每月五日、十日、二十日、二十五日为“小比期”,以每月十五日和月底最后一天为“大比期”。一般拆放短期款项,即以半个月为期。

茅盾《清明前后》第一幕:“我们得借比期来开销工资,来买米。”

国语辞典

比期

  • 比期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bǐ qī,意思是古代官府催缴租税的限期。
  • 比期的字义分解

    • 拼音部首总笔画 4

      (1)(动)比较;较量:~武|~干劲。

      (2)(动)能够相比:坚~金石。

      (3)(动)比画:连说带~。

      (4)(动)对着;向着:民兵用枪~着特务。

      (5)(动)仿照:~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

      (6)(动)比方;比喻:把帝国主义~作纸老虎。

      (7)(动)比较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小麦和水稻的产量约为一与四之~。

      (8)(动)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一胜乙队。

      (9)(介)用来比较性状和程度的差别:他~我强。

      (10)(旧读bì)〈书〉(动)紧靠;挨着:~肩|鳞次栉~。

      (11)(旧读bì)〈书〉(动)依附;勾结:朋~为奸。

      (12)(旧读bì)〈书〉(副)近来:~来。

      [更多解释]

    • 拼音 qī,jī部首总笔画 12
      qījī

      1.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定期。限期。期限。学期。

      2. 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期。

      3. 盼望,希望:期望。期冀。期盼。期待。

      4. 限度:“征敛无期求索无度”。

      5. 必,决定:“期死,非勇也”。

      6. 〔期颐〕指人活到一百岁。

      7. 地质学上指在一个国境内或一个大区域内,小于“世”的地质年代单位。

      1. 一周年,一整月:期年。期月。期服(古代丧服名,要穿一年)。

      [更多解释]

    比期的相关词语

    比期的相关成语

    【比期】的常见问题

    1. 比期的拼音是什么?比期怎么读?

      比期的拼音是:bǐ qī
      点击 图标播放比期的发音

    2. 比期是什么意思?

      比期的意思是:

      古代官府催缴租税的限期。

      中国银钱业和工商业公定的一种债权债务结算日期。如以每月五日、十日、二十日、二十五日为“小比期”,以每月十五日和月底最后一天为“大比期”。一般拆放短期款项,即以半个月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