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ng

拼音
fāng bó
注音
ㄈㄤ ㄅㄛˊ
词性

方伯的意思

词语解释

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

引证解释

⒈ 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 汉以来之刺史, 唐之采访使、观察使, 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

《礼记·王制》:“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
《史记·周本纪》:“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 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集解引郑司农曰:“长诸侯为方伯。”
《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
唐韩愈《送许使君刺郢州序》:“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清王韬《淞滨琐话·金玉蟾》:“荐章交上,升任黔中廉访使,旋升方伯,改授云南巡抚。”

网络解释

一方诸侯之长。《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后泛称各地方的长官。《文选.曹冏.六代论》:「且今州牧郡守,古之方伯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兼军武之任。」也称为「邦伯」。

国语辞典

方伯

  • 方伯是春秋时期的古汉语词汇,出自《礼记·王制》,原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周初,“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即天子分封诸侯国,诸侯分封卿大夫之家。天子在所分封的诸侯国中,委任王室功臣、懿亲为诸侯之长,代表王室镇抚一方,称为“方伯”。
  • 方伯的字义分解

    • 拼音 fāng部首总笔画 4

      (1)(名)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正~形。

      (2)(名)乘方:平~。

      (3)姓。

      (4)(名)方向:东~。

      (5)(名)方面:正~。

      (6)(名)地点、地区:~言。

      (7)(名)方法:药~。

      (8)(形)正直:品行~正。

      (9)(副)正在;正当:~才。

      (10)(量)用于方形东西:几~木头。

      [更多解释]

    • 拼音 bǎi,bó部首总笔画 7
      bóbǎibà

      1.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2. 父亲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伯。世伯。

      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伯”。

      6. 姓。

      1.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

      1.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

      [更多解释]

    方伯的相关词语

    方伯的相关成语

    【方伯】的常见问题

    1. 方伯的拼音是什么?方伯怎么读?

      方伯的拼音是:fāng bó
      点击 图标播放方伯的发音

    2. 方伯是什么意思?

      方伯的意思是: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