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o

拼音
hǔ bào
注音
ㄏㄨˇ ㄅㄠˋ
词性

虎豹的意思

词语解释

喻指残暴之人。
比喻勇猛的战士。
比喻富有文采。
形容怪石。

引证解释

⒈ 喻指残暴之人。

《后汉书·刘陶传》:“陛下不悟,而竞令虎豹窟於麑场,豺狼乳於春囿。”
唐韦应物《京师叛乱寄诸弟》诗:“覉离守远郡,虎豹满西京。”
清方文《偕蔡芹溪至宛兼赠令弟玉立》诗:“虎豹当关欲嚙人,季女何能不憔悴?”

⒉ 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罗隐《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

⒊ 比喻富有文采。

宋黄庭坚《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谢公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⒋ 形容怪石。

宋苏轼《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国语辞典

虎豹

  • 虎豹,汉语词汇。
  • 拼音:hǔ bào
  • 释义:1、虎或豹。2、喻指残暴之人。3、比喻勇猛的战士。 4、比喻富有文采。 5、形容怪石。6、长有双翅的老虎,同“飞熊”。
  • 虎豹的字义分解

    • 拼音部首总笔画 8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2.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3. 古同“唬”,威吓。

      4. 古同“琥”,琥珀。

      [更多解释]

    • 拼音 bào部首总笔画 10

      (1)(名)(~子)哺乳动物;像虎而较小;身上有很多斑点或花纹。性凶猛;能上树。常见的有金钱豹、云豹等。

      (2)姓。

      [更多解释]

    虎豹的造句

    • 1、据说当天的云彩会幻化出各种形状,如仙山楼阁、狮熊虎豹等。
    • 2、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
    • 3、刚与柔巨阙寒光虎豹惊,柔声蚀骨水溶金。
    • 4、望盖挥鞭骑若风,将军飞入万军中,马奔赤兔翻红雾,刀偃青龙起白云,虎豹堕牙山鸟静,凤凰坠羽树林空,历观史记英雄将,谁似云长白马功。
    • 5、自顺治五年至八年春的三年时间里,“虎豹大为民害,殆无虚日”。
    • 6、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更多

    虎豹的相关词语

    虎豹的相关成语

    【虎豹】的常见问题

    1. 虎豹的拼音是什么?虎豹怎么读?

      虎豹的拼音是:hǔ bào
      点击 图标播放虎豹的发音

    2. 虎豹是什么意思?

      虎豹的意思是:喻指残暴之人。
      比喻勇猛的战士。
      比喻富有文采。
      形容怪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