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书
- 拼音
- cǎo shū
- 注音
- 词性
草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草书
(1) 汉字六体中继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之后出现的一种书法字体。特点是笔画相连,书写时速度快
英
引证解释
⒈ 汉字字体名。草书之称,为隶书通行后的草写体,取其书写便捷,故又名草隶。 汉章帝好之, 汉魏间的章草,殆由此得名。后渐脱隶书笔意,用笔日趋圆转,笔划连属,并多省简,遂成今草。 晋王羲之、献之父子又创诸字上下相连的草体,至唐张旭、怀素,宋米芾等又发展为笔势恣纵、字字牵连、笔笔相通的狂草。
网络解释
书体名。为书写方便、快速而产生的字体,大约起于汉代。初创时称为「章草」。将隶书草率写成,简省点画,保存波势。其字个个分离不相连绵。至汉末,相传张芝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而笔势连缀,上下两字时时相连,形成「今草」,即后世通行的「草书」。
国语辞典
草书
草书的字义分解
草
拼音 cǎo部首 艹总笔画 9(1)(名)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野~|青~。
(2)(名)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稻~|干~。
(3)(名)〈口〉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驴|~鸡。
(4)(形)草率;不细致:潦~|字写得很~。
(5)(名)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ɑ)汉字形体的一种:~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
(6)(名)草稿:起~|~案。
(7)(动)〈书〉起草:~拟。
书
拼音 shū部首 乛总笔画 4(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特~。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
草书的造句
- 1、于右老的草书,笔力柔中带劲,有力争上游之感。
- 2、本文以书体的历史流变为研究视角,对章草这一草书古体的萌生、成型、发展、以至风格演化的历史过程进行研究。
- 3、醉书是指草书。
- 4、唐代张旭的草书棒极了。
- 5、草书主要有章草、草和狂草3种。
- 6、爷爷爱好书法,尤其擅长草书。
- 7、王曦的书法精研草书,流变迅快,潇洒自如,飘逸俊秀,个性极为鲜明。
- 8、你写的草书我们看不懂。
- 9、张旭的草书更加狂放恣肆,无拘无束,恢奇奔轶,一任于心,通篇如云烟缭绕,唯观神采。
- 10、真草书迹,微须留意。
- 11、唐代三绝即“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和
草书的相关词语
草书的相关成语
【草书】的常见问题
-
草书的拼音是什么?草书怎么读?
草书的拼音是:cǎo shū
点击 图标播放草书的发音。 -
草书是什么意思?
草书的意思是:
草书
(1) 汉字六体中继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之后出现的一种书法字体。特点是笔画相连,书写时速度快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