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安 火
- 拼音
- píng ān huǒ
- 注音
- ㄆ一ㄥˊ ㄢ ㄏㄨㄛˇ
- 词性
平安火的意思
词语解释
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举烽火报无事,谓之“平安火”。
引证解释
⒈ 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举烽火报无事,谓之“平安火”。
引唐元稹《遣行》诗:“迎候人应少,平安火莫惊。”
唐姚合《穷边词》:“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及暮,平安火不至,上始惧。”
胡三省注:“《六典》:‘ 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时守兵已溃,无人復举火。”
清钱谦益《赠翁朔州兆吉》诗之一:“佛灯长似平安火,诗债浑如簿领尘。”
网络解释
唐代在边塞地区每隔三十里就设置一座烽火台,平日无事时,入夜施放烽火以报平安,称为「平安火」。
国语辞典
平安火
平安火的字义分解
平
拼音 píng部首 干总笔画 5(1)(形)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坦|~板|路很~。
(2)(动)使平:~了三亩地。
(3)(动)跟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
(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论。
(5)(形)安定:风~浪静|心~气和。
(6)(动)武力镇压;平定:~叛|~乱。
(7)(动)抑止(怒气):你~~气。
(8)(形)经常的;普通的:~时|~淡。
(9)(名)平声:~仄|~上去入。(Pínɡ)姓。
安
拼音 ān部首 宀总笔画 6(1)(形)安定:心神不~。
(2)(动)使安定(多指心情):~民。
(3)(形)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之若泰。
(4)(形)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
(5)(动)使有合适的位置:~插|~顿。
(6)(动)安装;设立:~电灯。
(7)(动)加上:~罪名。
(8)(动)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
(9)姓。
(10)〈书〉疑问代词。问处所或表示反问:而今~在|~能若无其事?
(11)(量)安培的简称。
火
拼音 huǒ部首 火总笔画 4(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
平安火的相关词语
平安火的相关成语
【平安火】的常见问题
-
平安火的拼音是什么?平安火怎么读?
平安火的拼音是:píng ān huǒ
点击 图标播放平安火的发音。 -
平安火是什么意思?
平安火的意思是:
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举烽火报无事,谓之“平安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