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 chà zi

拼音
chū chà zi
注音
词性

出岔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出岔子chū chàzi

(1) 出现意外讹错或变故

说得好好的,半路又出岔子了
go wrong

引证解释

⒈ 出岔。

萧军《初秋的风》二:“他想想今天自己干的还算好,没有出岔子。”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二四章:“这回有义和白占魁一块拉黄豆,大约不会出岔子吧?”

网络解释

发生事故、差错。如:「他最近做事常出岔子,因此被经理训了一顿。」也作「出岔」、「出岔儿」。

国语辞典

出岔子

  • 出岔子,读音是chū chzi,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是出现意外讹错或变故。
  • 出岔子的字义分解

    • 拼音 chū部首总笔画 5

      (1)(动)从里面走向外面:~来|~席。

      (2)(动)超出。

      (3)(动)往外拿:~主意。

      (4)(动)出产、产生、发生:~问题。

      (5)(动)发出:~汗。

      (6)(动)显露:~名。

      (7)(动)显得量多:不~数。

      (8)(动)支出:~纳。

      (9)(名)〈方〉跟“往”连用;表示向外: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一~戏。(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里往外:跑~大门。(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含有从隐蔽到显露或从无到有的意思:做~成绩。(助)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出: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

      [更多解释]

    • 拼音 chà部首总笔画 7

      (1)(形)分歧的;由主干分出来的:~路|~流。

      (2)(形)前进时离开原来的方向而偏到一边儿:车子~上了小道。|他用别的话~开了。

      (3)(形)(时间)互相让开;避免冲突:要把这两个会的时间~开。

      (4)(形)(~儿)岔子。

      (5)(形)〈方〉(嗓音)失常:她越说越伤心;嗓音都~了。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3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更多解释]

    出岔子的相关词语

    出岔子的相关成语

    【出岔子】的常见问题

    1. 出岔子的拼音是什么?出岔子怎么读?

      出岔子的拼音是:chū chà zi
      点击 图标播放出岔子的发音

    2. 出岔子是什么意思?

      出岔子的意思是:

      出岔子chū chàzi

      (1) 出现意外讹错或变故

      说得好好的,半路又出岔子了
      go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