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 yuè

拼音
jié yuè
注音
ㄐ一ㄝˊ ㄩㄝˋ
词性

节钺的意思

词语解释

符节及斧钺。古代出兵征讨时,天子授给大将以示威信的信物。

引证解释

⒈ 符节和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孔丛子·问军礼》:“天子当阶南面,命授之节鉞,大将受,天子乃东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假太祖节鉞,録尚书事。”
唐张祜《送周尚书赴滑台》诗:“鼓角雄都分节鉞,蛇龙旧国罢楼船。”
明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蒙皇上纶綍频颁,节鉞谬寄,臣感极生惭,愤极思奋。”
徐兴业《金瓯缺》第一章:“年来多病,更是才疏力薄,但图个太平无事,一旦卸肩,把西陲的金瓯和全军交还朝廷……岂可谬领节钺,再当艰巨?”

网络解释

符节及斧钺。古代出兵征讨时,天子授给大将以示威信的信物。

国语辞典

节钺

  • 符节多是帝国权力的象征,如朝廷任命的外交官、或是军官用以调兵遣将,或是官吏以之代天巡狩、行使皇帝诏敕的。《称谓杂记》:“俗说武王钺杀飞廉、恶来,故君以赐钺以事军法,如后之势剑也。”节钺是符节与斧钺的合称,钺是斧类古兵器,曾是帝王斩杀大臣使用的,象征生杀之权,君主多用黄色的钺。
  • 在晋朝之前,假节(持节)、假节钺(假黄钺)是同等的地位,只是礼仪不同。例如,假节的辛毗可以依据皇命而约束假节钺的司马懿。
  • 从晋朝开始,假节钺(假黄钺)成为级别最高的君王授权方式。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不但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还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节将的权力。
  • 节钺的字义分解

    • 拼音 jié,jiē部首总笔画 5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 礼度: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 姓。

      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更多解释]

    • 拼音 yuè部首总笔画 10

      (名)古代兵器;金属制成;形状像斧而比斧大;刃部呈弧形。

      [更多解释]

    节钺的相关词语

    节钺的相关成语

    【节钺】的常见问题

    1. 节钺的拼音是什么?节钺怎么读?

      节钺的拼音是:jié yuè
      点击 图标播放节钺的发音

    2. 节钺是什么意思?

      节钺的意思是:符节及斧钺。古代出兵征讨时,天子授给大将以示威信的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