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经 据 典
- 拼音
- yǐn jīng jù diǎn
- 注音
- 一ㄣˇ ㄐ一ㄥ ㄐㄨˋ ㄉ一ㄢˇ
- 词性
- 成语
引经据典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经据典
教习听他引经据典,说得津津有味,心上着实可笑。——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2)也说“引经据古”
引证解释
⒈ 引用经书,根据典籍。
引语本《后汉书·荀爽传》:“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
清张岱《家传》:“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续集·某少君》:“少君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众皆悦服。”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然叔氏之説,徒引据经典,非有理论的根据也。”
老舍《骆驼祥子》四:“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 刘家父女的办法常常在车夫与车主的口上,如读书人的引经据典。”
网络解释
引用经籍典故等为说话作文的依据。
国语辞典
引经据典
成语解释
引经据典的字义分解
引
拼音 yǐn部首 弓总笔画 41.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2.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3.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4.退却:~退。~避。
5.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6.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据
拼音 jù,jū部首 扌总笔画 11jùjū1. 凭依、倚仗:据点。据险固守。
2. 占有:窃据。盘据。据为己有。
3. 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字据。证据。单据。论据。契据。言之有据。
4. 按照:据实。据称。依据。据事直书。
1. 〔拮据〕见“拮”。
典
拼音 diǎn部首 八总笔画 8(1)(名)典范性书籍。
(2)(名)标准;法则:~范。
(3)(名)典故:用~。
(4)(名)典礼:盛~。
(5)(动)旧时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押。
引经据典的造句
- 1、毫无疑问,你可以引经据典来驳倒我。
- 2、老陈博古通今,说话时总是引经据典,让人无法反驳。
- 3、写文章引经据典,可使论证有力。
- 4、名著绝不引经据典,艰深难懂,而是通俗易读。
- 5、同学们的造句或小中见大、或引经据典,我不敢班门弄斧与之媲美,也不愿步人后尘,贻笑大方。
- 6、他在文章中引经据典,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 7、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引经据典,风趣幽默地讲述三国,颠覆荧屏原有的历史人物。
- 8、很多饱读诗书的人自身会散发出一种自信,语言组织、引经据典的能力也很强。
- 9、尽管引经据典地说了许多,大家仍旧不支持他的看法。
- 10、他写起文章来,
引经据典的相关词语
引经据典的相关成语
【引经据典】的常见问题
-
引经据典的拼音是什么?引经据典怎么读?
引经据典的拼音是:yǐn jīng jù diǎn
点击 图标播放引经据典的发音。 -
引经据典是什么意思?
引经据典的意思是:
◎引经据典
教习听他引经据典,说得津津有味,心上着实可笑。——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2)也说“引经据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