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把握民族经济生活差异二重性是建构学科理论框架的关键。
  • 2、虽然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是互斥的,但并不作为本文的前提假设。
  • 3、这样的复习也更有利于建构起立体的复习系统,其中的每个知识点是有关联性的,可以清楚地回忆起与它相关的曾经的分析和解答以帮助解决此时的难点。这样的追溯式复习同时可以避免简单重复已经掌握的细碎知识点,也是可以衔接到上一条方法,即更好的帮助我们确立重点。所以,不要轻易放弃以前阶段的笔记和整理,和现在的复习结合效果更好。
  • 4、今天人们在谈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建构时,主张关注当下的“中国问题”,倡导中西马贯通融会已是普遍共识。
  • 5、这种追本溯源不仅有助于我们从社会建构论的历史去理解它的逻辑,而且也为它提供了辩护。
  • 6、我们的大脑为我们建构事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奇怪的幻想。
  • 7、引入社会工作制度,建构政社分开的社会体制,是我国社区建设制度和体制创新的必要条件。
  • 8、我们对于不同观点所做出的对待方式和彼此的联系很可能被我们社会的语言习惯所建构。
  • 9、当代书坛面临着理性精神失落的困境,粗暴的否定太多,理性的建构太少。
  • 10、通过多维数据社会建构,可以看出在执行职业任务时对技能等级是有要求的。等级自然是通过在其职业中任务的表现和任务要求展现的知识水平来衡量的。
  • 11、民族国家建构作为一种宏大叙事,制约着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