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本塞源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bá běn sè yuán 怎么读
注音: ㄅㄚˊ ㄅㄣˇ ㄙㄜˋ ㄩㄢˊ
繁体:拔本僿源
感情 贬义成语
拔本塞源的意思
折叠展开
解释:
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出处:
《晋书 慕容垂载记》:“将军欲裂冠毁冕,拔本塞源者,自可任将军兵势,何复多云。”
语法:
拔本塞源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行为。
示例:
这也是个好办法,而且简单易行,不过还不是拔本塞源之计。(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英语:
abandon sources
近义词:
拔本塞原、本末倒置
拔本塞源的出处
折叠展开
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
拔本塞源的典故
折叠展开
到了春秋时代, 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 有些诸侯各行其是,甚至侵犯王室利益。晋国的梁丙等率领阴戎 (少数民族) 进攻周朝的颖地。周景王派大夫詹桓伯前往晋国,指责他们侵扰周朝, 甚至造成戎人占据中原的罪责。詹桓伯严正指出: “我们对于晋国来说,犹如衣服有冠冕, 树木流水有本源, 老百姓有谋主一样。如果晋国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横地丢弃谋主,那么,即使象戎狄这样弱小的民族, 心里也没有我们周天子的。”晋国的叔向和赵宣子认识到晋国确实做了些错事, 造成了不良影响, 就向周朝认错赔罪。
拔本塞源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拔本塞源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