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hú jiǎ hǔ wēi 怎么读
注音: ㄏㄨˊ ㄐ一ㄚˇ ㄏㄨˇ ㄨㄟ
繁体:狐叚虎威
感情 贬义成语
狐假虎威的意思
解释:
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语法:
狐假虎威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示例:
小狗看到主人在身边,马上狐假虎威地对大狗叫起来。
英语:
The fox borows the tiger's fierceness
日语:
虎(とら)の威(い)を借(か)る狐
俄语:
опирáться на силу своих хозяев
其他:
<德>der Fuchs macht sich die Macht des Tigers zunutze--mit der Macht eines anderen imponieren<法>se prévaloir de ses relations avec les puissants pour en imposer
近义词:
仗势欺人、狗仗人势、驴蒙虎皮
反义词:
独步天下、独擅胜场
狐假虎威的出处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汉·刘向等·《战国策·楚策一》
狐假虎威的典故
战国时代,楚宣王很奇怪北方的臣民,为什么会畏惧他的大将昭奚恤;于是他就问朝中的大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朝臣中有一个人名叫汪乙,用一个寓言故事,来向楚宣王解释道:“有一只老虎捉到了一只狐狸,狡猾的狐狸恐吓老虎说,它是天帝派来管理百兽的,如果老虎吃了它,将会激怒天帝;如果不相信,可以跟在它后面走,看看其他的野兽对它是怎样畏服。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就跟在狐狸后面想看个究竟。一路上其他野兽远远地看见狐狸,果然都匆忙逃跑。老虎看见这个情形,不知道野兽乃是怕自己,还以为它们害怕狐狸呢!现在大王的兵权都在昭奚恤手上,北方人民所怕的,实际上只是怕大王的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