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dào ér fèi

中道而废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zhōng dào ér fèi 怎么读

注音 ㄓㄨㄥ ㄉㄠˋ ㄦˊ ㄈㄟˋ

繁体中道而廢

感情 中性成语

中道而废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 语法:

    中道而废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示例:

    他绝对自信他不是中道而废的软背脊的人儿。茅盾《创造》三

  • 近义词:

    半途而废、中途而废、中道而止

中道而废的出处

折叠展开

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西汉·戴圣·《礼记·表记》

中道而废的典故

折叠展开

在《礼记·中庸》中,孔子的一句箴言被赞誉为经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这句话的含义是:高尚的君子以道德伦理为行为准则,若只坚持一半便轻易放弃,那么他无法被称为真正的君子,我自己也决不会如此。这段文字孕育出了成语“半途而废”,它形象地描绘了在前行的路途中突然停步不前的情景,寓意着做事情有始无终,缺乏坚持到底的决心和毅力。该成语也被称作“半途而罢”、“中道而废”、“中途而废”。

中道而废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ōng,zhòng), 丨部,共4画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1.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读音(dào), 辶部,共12画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fèi), 广部,共8画

(1)(形)不再使用;不再继续:作~。

(2)(形)没有用的或失去了原来作用的:~料|~票|~气|~渣|~水|~纸。

(3)(形)残废:~疾(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