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ān yuán zhé

攀辕卧辙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pān yuán wò zhé 怎么读

注音 ㄆㄢ ㄩㄢˊ ㄨㄛˋ ㄓㄜˊ

繁体攀轅臥轍

感情 中性成语

攀辕卧辙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拉住车辕,躺在车道上,不让车走。旧时用作挽留好官的谀词。

  • 出处:

    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 仕进》:“饯去任,当攀辕卧辙。”

  • 语法:

    攀辕卧辙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示例:

    侯霸字君房,临淮太守,被征,百姓攀辕卧辙不许去。(唐 白居易《白氏六帖》卷二十一)

  • 英语:

    pull shaft of a cart and drop to the rut

  • 近义词:

    攀车卧辙、扳辕卧辙、遮道挽留

攀辕卧辙的出处

折叠展开

攀车卧辙之恋,争涂不忘。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

攀辕卧辙的典故

折叠展开

侯霸,东汉初年一位备受尊敬的官员,曾任淮平大尹。他以公正严明的治理和亲民如子的态度,赢得了百姓的深深爱戴。公元25年,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得知侯霸的贤名后,有意任命他为大司徒。 当光武帝的使者前往临淮邀请侯霸入朝时,百姓们得知他即将离任的消息,纷纷涌向官府,拉住使者的马车,甚至有人躺在车轮前,哭喊着不愿让侯霸离去。他们希望他能继续留任,为百姓谋福。使者看到此景,担心侯霸离开后会引起临淮的混乱,因此没有将大司徒的印玺交给侯霸,而是独自返回了皇宫。 这一幕便成为“攀辕卧辙”这个成语的由来,用来形容百姓们为了挽留贤能的官员,不惜拉住车辕、躺在车轮下阻止其离去的情景。这个成语也常被称作“攀车卧辙”或“扳辕卧辙”,寓意着人们对贤能之士的深深眷恋和挽留之情。

攀辕卧辙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攀辕卧辙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pān), 手部,共19画

(1)(动)抓住东西往上爬:~扯|~登。

(2)(动)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亲。

(3)(动)设法接触;牵扯:~谈。

读音(yuán), 车部,共14画

(1)(名)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

(2)(名)指辕门;借指衙署:行~。

读音(wò), 卜部,共8画

(1)(动)躺下:~倒|仰~。

(2)(动)动物趴下。

(3)(名)睡觉用的:~具|~室。

读音(zhé), 车部,共16画

(1)(名)车轮压出的痕迹;车辙

(2)(名)行车规定的路线方向。

(3)(名)杂曲、戏曲、歌词所押的韵:十三~|这段快板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