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o páng

道旁苦李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dào páng kǔ lǐ 怎么读

注音 ㄉㄠˋ ㄆㄤˊ ㄎㄨˇ ㄌ一ˇ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道旁苦李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 语法:

    道旁苦李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 示例: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阮龙光》:“决飞只抢榆枋,白发青衫,竟作道旁苦李。”

  • 近义词:

    道边苦李

道旁苦李的出处

折叠展开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道旁苦李的典故

折叠展开

在西晋时期,有个名叫王戎的孩童,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慧。某天,他与几位邻居的孩子们一同在宽广的道路上嬉戏。不久后,一个眼尖的孩子发现了路边几棵李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孩子们纷纷被那诱人的李子所吸引,迫不及待地爬上了树去采摘。 然而,王戎却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并未参与。一个孩子见状,好奇地呼唤他一同摘取李子。王戎微笑着摇了摇头,说:“你们别摘了,这些树上的李子都是苦的,吃了会难受。”孩子们听后,不以为然,认为王戎是在说笑。他们继续欢快地采摘着李子,直到袋子装得满满当当。但当他们迫不及待地咬下第一口李子时,却都露出了痛苦的表情,纷纷吐出了口中的果实。王戎看着他们的反应,笑着解释道:“我说这李子是苦的,你们却不信。现在尝到了吧,是不是苦的?”此时,一个路人恰巧经过,听到了王戎的话,好奇地询问他是如何知道李子是苦的。王戎回答道:“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因为这条道路上人来人往,车马喧嚣,如果李子是甜的,那么早就被人们摘完了。既然它们还挂在树上,说明这些李子必然是苦的。”这个路人听后,对王戎的聪慧表示了赞赏。而“道旁苦李”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了下来,用来比喻那些使人不愿接近的人或事,或是容易得到但无法真正利用的人或物。这个成语有时也被称为“道边苦李”,但其含义却始终如一。

道旁苦李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成语接龙(顺接)

道旁苦李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ào), 辶部,共12画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读音(páng,bàng), 方部,共10画
pángbàng

1. 左右两侧:旁边。旁侧。旁门。旁出。旁听。旁若无人。

2. 其他,另外:旁人。旁的话。触类旁通。责无旁贷。旁证。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旁落。

3. 广,广泛:旁征博引。

4. 邪、偏:旁门左道。

5. 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旁。竖心旁儿。

1. 古同“傍”,靠。

读音(kǔ), 艹部,共8画

1.  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苦。苦胆。苦瓜。

2.  感觉难受的:苦境。苦海(原为佛教用语,后喻很苦的环境)。苦闷。含辛茹苦。吃苦耐劳。苦恼。

3.  为某种事所苦:苦雨。苦旱。苦夏。苦于(①对某种情况感到苦恼;②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4.  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口婆心。刻苦。苦心孤诣。

5.  使受苦:那件事可苦了你啦!

读音(lǐ), 木部,共7画

(1)(名)(~子)小乔木;果实球形;黄色或紫红色;是普通水果。

(2)(名)(~子)这种植物的果实。

(3)(名)(Lǐ)姓。

道旁苦李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