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曲成全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wěi qǔ chéng quán 怎么读
注音: ㄨㄟˇ ㄑㄨˇ ㄔㄥˊ ㄑㄨㄢˊ
繁体:委麯成全
感情 中性成语
委曲成全的意思
解释:
指使自己受委屈,来成全别人。亦作“委曲周全”。
出处:
明·李贽《续焚书·答骆副使》:“夫自用则不能容物,无用又不能理物,其得尔三载于滇中者,皆我公委曲成全之泽也。”
语法:
委曲成全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
委曲周全
委曲成全的出处
愚鄙拙,虽自谅无他,然有负长者之爱至多也,而我公犹委曲成全,垂情僻远,草木尚可德感,况愚父子亦尝闻长者一日之教乎?
-----明·宗臣·《报学士李公》
委曲成全的典故
道家始祖老子,春秋时期的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深谙天地之道。他主张“无为而治”,其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的学者。孔子亦曾向他请教礼仪之道,而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更是道家思想的瑰宝,言简意赅地阐述了宇宙间的自然法则。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委曲求全”的哲学观点。他阐述道:“委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时我们需要委曲自己,才能保全大局;适当的屈就反而能伸展我们的道路;低洼之地才能积水成渊;事物旧了自然会有新的更替;少取反而能得到更多,贪多则容易迷失方向。 老子进一步指出,圣人以平常心看待世间万物,不固执己见,因而能客观公正;不自以为是,故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不自我夸耀,因此事情更易成功;不骄傲自满,故能长久不衰。而那些急于显露自己、张扬炫耀的人,往往会引起无端的纷争和矛盾。 老子认为,“不争”是求全的最高境界。圣人不与人争,因此天下无人能与之争。他所说的“曲则全”,并非空谈,而是实实在在可以践行的智慧。后来,“委曲求全”这一成语便由此演变而来,用以形容人们为了顾全大局或达成某种目的,而主动委曲自己、迁就他人的一种处世哲学。这种态度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体现了道家思想中“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