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ǐn láng

引狼拒虎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yǐn láng jù hǔ 怎么读

注音 一ㄣˇ ㄌㄤˊ ㄐㄨˋ ㄏㄨˇ

繁体

感情 贬义成语

引狼拒虎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见“引虎拒狼”。

  • 出处: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而引狼拒虎之祸,势又缘兹以起,且至不可收拾。”

  • 语法:

    引狼拒虎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近义词:

    引虎拒狼

引狼拒虎的出处

折叠展开

而引狼拒虎之祸,势又缘兹以起,且至不可收拾。

-----现代·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

引狼拒虎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成语接龙(顺接)

引狼拒虎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ǐn), 弓部,共4画

1.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2.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3.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4.退却:~退。~避。

5.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6.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读音(láng), 犭部,共10画

(名)哺乳动物;形状和狗相似;昼伏夜出;性情残忍而贪婪;伤害人畜;对畜牧业有害处。

读音(jù), 扌部,共7画

(1)(动)抵抗;抵挡:抗~|~敌。

(2)(动)拒绝:来者不~|~不执行|~谏饰非。

读音(hǔ), 虎部,共8画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2.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3. 古同“唬”,威吓。

4. 古同“琥”,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