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óu

与狐谋皮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yǔ hú móu pí 怎么读

注音 ㄩˇ ㄏㄨˊ ㄇㄡˊ ㄆ一ˊ

繁体與狐謀皮

感情 中性成语

与狐谋皮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见“与虎谋皮”。

  • 出处:

    《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 语法:

    与狐谋皮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幻想。

  • 英语:

    doomed petition like asking a fox for its hide

  • 近义词:

    与虎谋皮

与狐谋皮的出处

折叠展开

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晋·苻朗·《太平御览》

与狐谋皮的典故

折叠展开

成语“与狐谋皮”源自《符子》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周朝时期有一个人既喜欢穿皮衣又爱吃羊肉。为了制作一件珍贵的狐皮袍子,他去找狐狸商量,希望它们能贡献出自己的皮毛。同时,为了筹备一场丰盛的羊肉宴,他又找到羊群,希望它们能提供新鲜的羊肉。然而,他的请求刚一提出,狐狸们便迅速逃入深山,羊群也立刻躲进了茂密的森林。最终,这个人花了十年时间也没有做成一件狐皮袍子,又过了五年,他也没有成功举办一次羊肉宴。这个故事形成了“与狐谋皮”这个成语,后来也称作“与虎谋皮”,用来比喻向与自己有利害冲突的对象谋求利益,是徒劳无功的。

与狐谋皮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ǔ,yù,yú), 一部,共3画
yǔyùyú

1. 和,跟:正确与错误。与虎谋皮。生死与共。

2. 给:赠与。与人方便。

3. 交往,友好:相与。与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4. 〔与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5. 赞助,赞许:与人为善。

1. 参加:参与。与会。

1. 同“欤”。

读音(hú), 犭部,共8画

(1)(名)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毛皮可做衣物。较常见的草狐和赤狐。通称狐狸。

(2)(Hú)姓。

读音(móu), 讠部,共11画

(1)(名)主意;计谋;计策:阴~|足智多~。

(2)(名)(动)图谋;谋求:~生|~害。

(3)(名)(动)商议:不~而合。

读音(pí), 皮部,共5画

(1)(名)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麦~。

(2)(名)(~子)皮革或毛皮:~包|~箱|~袄。

(3)(名)(~儿)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儿。

(4)(名)表面:地~|水~儿。

(5)(名)(~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粉~儿|豆腐~儿。

(6)(形)有韧性的:~糖。

(7)(形)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了;吃起来不香。

(8)(形)顽皮;调皮。

(9)(形)由于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名)指橡胶:橡~|筋~。(P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