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次栉比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lín cì zhì bǐ 怎么读
注音: ㄌ一ㄣˊ ㄘˋ ㄓˋ ㄅ一ˇ
繁体:鱗次櫛比
感情 中性成语
鳞次栉比的意思
折叠展开
解释:
鳞次:像鱼鳞那样挨着。栉比:像篦子齿那样并排着。形容像鱼鳞或梳篦的齿那样紧密的排列着。多用以形容房屋或船只密集。
出处:
明 陈贞慧《秋园杂佩 兰》:“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
语法:
鳞次栉比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建筑物多而集中。
示例:
东关外羊毛衖左右,闽粤游民群聚于此,赌馆烟舍,鳞次栉比。(清 王韬《瀛壖杂志》)
英语:
a continuous row of houses
日语:
(蕣物などが)ずらりと並(なら)んでいるさま
俄语:
выстроиться плотными правильными рядами
其他:
<德>eng hintereinander wie Fischschuppen --in dichten Reihen
近义词:
密密麻麻、密密层层
反义词:
参差不齐、杂乱无章
鳞次栉比的出处
折叠展开
东西鳞次,前后栉比。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真宗咸平四年》
鳞次栉比的典故
折叠展开
西周初期,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大发展,人们为答谢社稷神佑,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并创作了一首乐歌《诗经·周颂·良耜》。诗中写道:“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这句诗的意思是,人们收获粮食非常艰难,堆积粮食时非常小心。粮食堆积得像高墙一样,排列得像梳子的齿一样整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农业生产的景象,也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感激之情。“其比如栉”后来衍生出成语“鳞次栉比”,“鳞”指鱼鳞;“栉”指梳子,篦子。“鳞次栉比”指像鱼鳞和梳齿那样挨个地紧靠着排列着。常用以形容建筑物或船只等密集和排列有序。也作“栉比鳞次”。
鳞次栉比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鳞次栉比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