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ín zhì

鳞次栉比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lín cì zhì bǐ 怎么读

注音 ㄌ一ㄣˊ ㄘˋ ㄓˋ ㄅ一ˇ

繁体鱗次櫛比

感情 中性成语

鳞次栉比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鳞次:像鱼鳞那样挨着。栉比:像篦子齿那样并排着。形容像鱼鳞或梳篦的齿那样紧密的排列着。多用以形容房屋或船只密集。

  • 出处:

    明 陈贞慧《秋园杂佩 兰》:“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

  • 语法:

    鳞次栉比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建筑物多而集中。

  • 示例:

    东关外羊毛衖左右,闽粤游民群聚于此,赌馆烟舍,鳞次栉比。(清 王韬《瀛壖杂志》)

  • 英语:

    a continuous row of houses

  • 日语:

    (蕣物などが)ずらりと並(なら)んでいるさま

  • 俄语:

    выстроиться плотными правильными рядами

  • 其他:

    <德>eng hintereinander wie Fischschuppen --in dichten Reihen

  • 近义词:

    密密麻麻、密密层层

  • 反义词:

    参差不齐、杂乱无章

鳞次栉比的出处

折叠展开

东西鳞次,前后栉比。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真宗咸平四年》

鳞次栉比的典故

折叠展开

西周初期,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大发展,人们为答谢社稷神佑,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并创作了一首乐歌《诗经·周颂·良耜》。诗中写道:“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这句诗的意思是,人们收获粮食非常艰难,堆积粮食时非常小心。粮食堆积得像高墙一样,排列得像梳子的齿一样整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农业生产的景象,也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感激之情。“其比如栉”后来衍生出成语“鳞次栉比”,“鳞”指鱼鳞;“栉”指梳子,篦子。“鳞次栉比”指像鱼鳞和梳齿那样挨个地紧靠着排列着。常用以形容建筑物或船只等密集和排列有序。也作“栉比鳞次”。

鳞次栉比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lín), 鱼部,共20画

(1)(名)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

(2)(形)像鱼鳞的:~茎。

读音(cì), 冫部,共6画

(1)(名)次序;顺序:依~进行。

(2)(数)第二:~日。

(3)(形)质量较差:~品。

(4)(量)回、趟:第一~。

(5)(名)中间:襄~。

(6)(名)出外远行路上暂行居住的处所:舟~。

(7)(名)姓。

(8)(形)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的:~氯酸。

读音(zhì), 木部,共9画

(1)(名)梳子、篦子等的统称。

(2)(动)梳(头发):~发|~比。

读音(bǐ), 比部,共4画

(1)(动)比较;较量:~武|~干劲。

(2)(动)能够相比:坚~金石。

(3)(动)比画:连说带~。

(4)(动)对着;向着:民兵用枪~着特务。

(5)(动)仿照:~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

(6)(动)比方;比喻:把帝国主义~作纸老虎。

(7)(动)比较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小麦和水稻的产量约为一与四之~。

(8)(动)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一胜乙队。

(9)(介)用来比较性状和程度的差别:他~我强。

(10)(旧读bì)〈书〉(动)紧靠;挨着:~肩|鳞次栉~。

(11)(旧读bì)〈书〉(动)依附;勾结:朋~为奸。

(12)(旧读bì)〈书〉(副)近来:~来。

鳞次栉比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